從全球經濟新局勢看中國經濟新常態
摘要: 新華網北京2月28日電(記者金旼旼 曹筱凡 杜靜)在全球經濟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后最復雜、最不確定前景的新階段,步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將怎樣影響世界
新華網北京2月28日電(記者金旼旼 曹筱凡 杜靜)在全球經濟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后最復雜、最不確定前景的新階段,步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將怎樣影響世界?中國還能否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這是今年中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國外媒體和觀察家們密切關注的問題。
不少海外專家認為,走過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國經濟邁出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穩健步伐,與世界經濟的互動方式正發生深刻變化。中國主動適應、積極引領全球經濟新局勢,正為世界經濟發展與治理提供著新的生機活力。
全球經濟:“新平庸”中的分化、轉折和蛻變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看來,在經歷了金融危機后的“大衰退”后,全球經濟正步入“新平庸”時代:較低的經濟增長率伴隨較高的失業率。
IMF在最新報告中預測,2015和2016年全球經濟將分別增長3.5%和3.7%,比2014年10月的上一次預測均下調了0.3個百分點。
但在“新平庸”中,新趨勢正在形成。首先,主要經濟體發展勢頭分化,經濟軌跡轉換背后,在于是否建立了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國際經濟界人士認為,中國改革順應時代要求,正在搭建一個能夠激發市場潛力、生發資本動力、支持創新創業的經濟新生態,從而抵御經濟逆風的挑戰。
其次,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宏觀政策出現不同步甚至是逆向而動的轉折。美國結束六年量化寬松政策,何時加息備受關注。而日本和歐元區則正推出空前的大寬松政策。新興經濟體中,中國和印度均有所放寬貨幣政策,而巴西和俄羅斯等被高通脹困擾的國家則選擇加息。
貨幣政策的不一致,導致外匯市場波動、國際資本異動,給原本脆弱的全球經濟帶來諸多新風險。瑞銀集團發布的《全球新局勢》白皮書中警告說:“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可能對新興市場具有破壞性。我們需要謹慎的宏觀審慎措施,來確保貨幣周期內的平穩轉變。”
此外,國際經濟界人士認為,中國經濟經過多年發展演變,正迎來歷史性“蛻變”,成為重構全球競爭格局的重要力量。當今西方主流經濟學家不得不認真觀察和思考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的意義。
世界經濟論壇項目發展部主管塞巴斯蒂安·布庫普說,西方定義的現代性正遭遇信任危機。當人們對西方能否為全球提供物質和精神公共產品感到憂慮,中國經濟、治理能力和國際視野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必然吸引更多人的關注。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