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文化解讀:\"咬春\"求福 \"打春\"祈豐
摘要: 梅花飄香報春來 2月3日,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入城口公園鳳儀塔下紅梅綻放。立春將至,浙江、江蘇等地的梅花吐蕊飄香,釋放著春的氣息。新華網圖片 李肅人 攝

2月3日,在江蘇省東??h一家幼兒園,小朋友在吃蘿卜“咬春”。新華網圖片 張正友 攝
除了“迎春”,我國民間有“咬春”的說法,即吃個生蘿卜消食防病。由國慶解釋說,因為蘿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現在“咬春”多是吃春餅和春卷。
2月4日11時58分,迎來農歷二十四節氣之首的“立春”。民俗專家表示,“立春”不僅是個重要節氣,也是一個被百姓格外看重的民俗節日,中國民間將其稱為立春節,有“迎春”“咬春”和“打春”等頗富意趣的民俗活動。
“迎春”,是中華先民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春天、對農業的重視,也表達了對農業豐收的祈盼。
專欄作家、天津市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立春前一天需要迎春,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經出現,《禮記·月令》中就有相關記載。迎春禮俗中還要迎春神,人們要穿青色服飾,布置青色旗幡等。
民間還有“打春”習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由國慶介紹,據史料記載,在漢代時,我國民間有祭春牛的習俗,就是用泥土捏成一個象征農事的耕牛。塑制春牛時,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當牛被打爛時,五谷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現如今,在一些農村仍有“鞭春牛”的風俗。
有意思的是,立春時節,民間藝人還要制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墻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后來人們根據歷象推算當年立春的時間,在春牛圖上表示出來,幫助農民了解立春的早晚。(記者 周潤?。?/p>

2月3日,中國郵政將于2月4日發行《二十四節氣(一)》特種郵票一套6枚,內容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六個節氣,該套郵票面值為7.20元。該系列郵票依照一年四季的概念,分四組發行,每組6枚。發行時間分別是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新華網圖片 陳彬 攝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