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柴成文(1915~2011),原名軍武,遂平縣人。1928年入遂平縣第一小學讀書,1930年就讀于汝南省立第六中學,1933年考入開封高中。1936年考入北平大學法商學院俄文班學習,不久
柴成文(1915~2011),原名軍武,遂平縣人。1928年入遂平縣第一小學讀書,1930年就讀于汝南省立第六中學,1933年考入開封高中。1936年考入北平大學法商學院俄文班學習,不久參加中共領導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抗日戰爭爆發后,回遂平組織平津流亡同學抗日促進會,并創辦油印小報《抗敵導報》。1937年10月初到延安,即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2月后,先后任抗大軍事隊第四期一大隊六隊八班班長、九隊副指導員、一大隊政治處青年干事、民先總隊長。1939年春,調任一大隊二隊指導員、抗大總校一大隊政治處干部股副股長。抗大總校遷至冀察晉后,任抗大總校政治部組織部干部股股長,后隨校到達太行山。1941年11月,調任十八集團軍總部情報處參謀、情報股長。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十字嶺戰斗中,帶領一個班隨彭德懷安全突圍。1945年在參加上黨戰役和平漢戰役后,任晉冀魯豫軍區情報處副處長。1946年2月,跟隨滕代遠到北平,參加軍事調處執行部工作,后歷任保定執行小組中共上校組長、中共重慶代表團軍事組上校參謀、軍事調處執行部整軍科長。1947年5月,任晉冀魯豫軍區情報處處長,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又轉戰豫西。1948年10月鄭州解放后,任鄭州市軍管會副秘書長。隨后參加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時,隨李先念、鄧子恢留守開封。1949年5月,調任第二野戰軍情報處處長,隨部進軍西南,參加解放云南、貴州、四川等戰役。1950年7月,柴成文出任中國駐朝鮮大使館政務參贊、臨時代辦,擔負中朝兩國軍委間聯絡工作。同年9月,他帶著和倪志亮大使研究的意見回國匯報,其中關于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的判斷,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軍委的高度重視。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后,曾多次陪同彭德懷與金日成共商軍事。1951年7月,任中國人民志愿軍代表團秘書長、上校聯絡軍官、少將談判代表,參加了板門店談判全過程。1953年7月停戰協定簽訂后,任停戰委員會委員。先后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的二級國旗勛章和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55年4月,繼耿飚之后,出任中國駐丹麥王國第二任特命全權公使。1956年5月,調任解放軍總參謀部情報部副部長。1960年授予少將軍銜。1969年6月,任國防部外事局局長。同年10月,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副團長(喬冠華為團長)參加中蘇談判。任外事局長期間,為發展同世界各國軍隊的友好關系開拓軍事外交,曾會見來自許多國家的軍事代表團,出訪過世界各大洲的許多國家。1982年離休后,擔任北京國際戰略問題學會副會長、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學術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朝友好協會副會長等職。為開展國際戰略問題研究和學術交流,曾訪問意大利、匈牙利、南斯拉夫、印度、孟加拉、美國、加拿大等國。曾榮獲國家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著有《抗美援朝紀實》(與趙勇田合著)、《板門店談判》(與趙勇田合著)、《三大突破――頂住壓力是夠格的》(與黃政基、張常合著)等。夫人:于喬。2010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