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臨西一青年農民捐獻百余件文物
摘要: 新華網石家莊12月22日專電(記者 曹國廠)河北省臨西縣萬莊村青年農民萬文禮,日前將自己珍藏的多套文革時期文獻資料及多枚木制印章,無償捐獻給了縣檔案局。據了解
新華網石家莊12月22日專電(記者 曹國廠)河北省臨西縣萬莊村青年農民萬文禮,日前將自己珍藏的多套文革時期文獻資料及多枚木制印章,無償捐獻給了縣檔案局。據了解,多年來他通過各種途徑共向縣級文保、檔案等部門捐獻各類文物100多件,包括清代廣告牌、明代貢磚、漢代青銅帶鉤、鐵鼎等。
今年30歲的萬文禮從小就對歷史考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年幼時,在街上撿拾到碎瓷片兒,都要拿回家琢磨一番,家里的老物件從來舍不得丟掉;上大學期間,他經常用周末時間去博物館、古玩市場逛逛;畢業后,他在自家診所從醫,閑暇時候,他常研讀歷史文化方面的書籍。
對萬文禮捐獻文物的行為,鄉鄰們表示不理解。妻子陸貴娥也表示不滿:“家里好不容易掙點兒錢,都讓他買了瓶瓶罐罐捐了出去,這是圖啥?”對此,萬文禮說,他想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文物,更好地了解家鄉的過去,從而更加熱愛家鄉。他認為,“把文物捐獻給國家,意義永遠大于藏在自己家里。”
2009年秋,萬文禮在一位外地藏友家中發現了清朝時期“王一摸”鐮刀的原始廣告牌,讓他激動不已,因為“王一摸”鐮刀的發源地就在今天的臨西縣倉上村。他懇求這位藏友賣給他,掏出兜里僅有的1000多元錢,說盡好話,軟磨硬泡,終于買了下來。回家后,他把這“寶貝”無償捐給了縣文保所。
臨西縣文保所長張霞介紹說,2011年7月,臨西縣文物館開館時,館內珍藏展出的本地特色文物少。萬文禮聽說這個消息后,想都沒有想,就把自己收藏的一批源于本地的骨器、貢磚、石刻拓片等藏品捐獻了出來。
據了解,萬文禮正和邢臺市的文化部門聯系,他想在明年市博物館建成開館時,把自己珍藏的一塊唐代魏國墓志銘捐給博物館。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