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曲譜新韻 絲弦奏鄉情
摘要:老曲譜新韻 絲弦奏鄉情絲弦道專題研討會舉行□晚報記者 李楊本報訊 日前,全市第五屆戲劇大賽落下帷幕,平輿縣絲弦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參賽的劇目《德孝情》榮
老曲譜新韻 絲弦奏鄉情
絲弦道專題研討會舉行
□晚報記者 李楊
本報訊 日前,全市第五屆戲劇大賽落下帷幕,平輿縣絲弦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參賽的劇目《德孝情》榮獲金獎第一名。
據悉,絲弦道于清末民國時期發源于平輿縣,曲調古樸優雅、柔美悠揚,深受觀眾青睞。
12月4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平輿縣絲弦道專題研討會在黃淮學院舉行。駐馬店市文廣新局、平輿縣委宣傳部、平輿縣絲弦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及陳嶺、張藝迪、張義昌、時運現、周明禮等近30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討絲弦道的傳承與發展。
要讓更多人認同絲弦道
絲弦道失傳多年后,在全市第五屆戲劇大賽中取得金獎第一名的好成績,這個消息令人振奮。平輿縣絲弦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沒有陶醉,召開了絲弦道研討會,這讓作為全市第五屆戲劇大賽評委的劉紹云十分意外。當日,他對平輿縣絲弦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
據我市著名作曲家、《德孝情》編劇陳嶺介紹,絲弦道學名清音,由清末民初平輿縣萬冢鄉萬寨人萬道同創立,曾流行于駐馬店、信陽、周口淮陽及安徽阜陽一帶。演唱興盛時期,班社遍布城鄉。由于種種原因,絲弦道一度銷聲匿跡。如今,非物質文化遺產絲弦道又在創立地平輿縣發揚光大。
“這些年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過程中,我們強調‘原生態’、‘原汁原味’,其實聯合國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強調的是世代相傳,要適應周圍的環境在自然與歷史的互動中不斷再創造。非物質文化遺產還需要持續的認同感,絕對不是一代人的認同,而是代代認同。”參加研討會的專家說。
參加研討會的專家表示,要為絲弦道的繼承、發揚、創新做貢獻。例如,要學習李玉剛,把傳統唱腔與現代流行音樂結合起來,讓更多的人認同、喜歡傳統文化。
為家鄉文化事業多做貢獻
在研討會上,大部分專家、學者對如何繼承和發揚絲弦道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大家一致認為,眾人拾柴火焰高,此次召開絲弦道專題研討會意義重大。目前,大家最應當做的是繼續絲弦道創作之路,為家鄉的文化事業多做貢獻。
黃淮學院音樂表演系主任張藝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絲弦道是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他們的責任。以后,他會試著用絲弦道音樂制作大學生體裁的劇目,打造精品,在全省乃至全國巡演,宣傳這一優秀的文化。另外,他還會邀請絲弦道老藝人和傳承人到學校演出,讓傳統音樂進課堂,讓學生學唱與表演,從而領略這一非物質文化的神韻。
“今后,我會更多地收集絲弦道相關文獻,更好地研究這一文化遺產。”張藝迪說。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