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考古發現商代前期曾發生7級地震
摘要: 新華網河南頻道12月5日電 (記者桂娟)南水北調引來的丹江之水在河南滎陽薛村通過地下隧道穿過滔滔黃河,直奔北京。當人們驚嘆于這一偉大工程時,一項最新披露的考古
南水北調考古新發現:商代前期曾發生7級地震
新華網河南頻道12月5日電 (記者桂娟)南水北調引來的丹江之水在河南滎陽薛村通過地下隧道穿過滔滔黃河,直奔北京。當人們驚嘆于這一偉大工程時,一項最新披露的考古發現及其研究成果卻鮮為人知: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1260年之間的商代前期,穿黃隧道入口的邙山南麓曾發生過7級左右的強烈地震。
“這一研究成果揭示的古代地震遺跡跡象清楚,年代確鑿,填補了我國夏商周三代古地震記錄的空白,也為我國古地震的發現和定年開辟了一個新的途徑。”北京大學教授夏正楷說。
我國屬于地震多發國家之一,古地震文字記錄開始于公元前843年。在此之前的地震由于其記錄文獻成書年代較晚,且語焉不詳,可靠性一直受到質疑。
在這個名為薛村遺址的搶救性考古發掘項目中,一些奇怪的遺跡現象引起考古人員重視。現代地層或商代地層以下,時常發現長短寬窄不一的地裂縫,以及被裂縫錯斷的灰坑、水井等文化遺跡。
這是一次古代地震嗎?發生在什么年代?多大震級?為尋找真相,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北京大學聯合進行了古地震專項調查研究。
一個被埋藏的古地震現場被揭示出來:在2萬平方米的發掘區內,發現兩道平行的地面下陷形成的小型地塹,最寬20多米,東西向延伸500多米,地塹陷落幅度為2至3米。地塹邊緣,發現4道大型地裂縫,寬20到100厘米,沿大裂縫周圍又發育眾多小裂縫,它們彼此相交,形成之字形或X形交叉網格。
遺址區有夏商時代遺留下來的大量文化遺跡,如房址、灰坑、水井、墓葬等,受地震影響,文化遺跡的錯動較普遍。
一些灰坑沿裂縫裂開,有的沿裂縫發生右旋水平錯動2至10厘米,有的則垂直錯動2至5厘米。一眼古水井被一條地裂縫切穿、右旋,致使水井北側西移、南側東移,平推距離約10厘米。
奇特的“人骨錯位”現象也被發現:在1號地塹南側的大型地裂縫中,考古學家發掘出一具只有軀干的人類殘骸,其帶有盆骨的下肢骨殘骸卻在高此1.5米處的裂縫北壁外土坑中被發現。
主持此項發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楚小龍副研究員推斷說,地震發生之時,張開的地裂縫破壞原來埋藏人骨的灰坑,原來完整的人類尸骨被分離,其軀干墜入地裂縫之中,下肢骨卻還保留在裂縫之外的灰坑中。
根據測得的地表破裂數據,采取適當的震級計算公式,學者們計算出薛村古地震是以正斷層錯動為主的同震運動,震級大致在6.8至7.1級之間。
古地震的年代確定,是一個相對棘手的難題。但由于薛村地震遺跡與人類生活遺址共存,為古地震年代的確定,提供了可靠的考古年代學證據。遺址區大量商代灰坑中取樣所做碳十四年代測定結果在公元前1500-前1260年之間,與考古地層學理論得出的年代結論基本一致,因此這次古代地震的年代被確定為商代前期。
圍繞著地裂縫和地表下陷部分,考古發現了許多埋藏著整牛、整豬、整羊以及非正常死亡人骨的灰坑??脊艑W家推斷,這表明地震之后先民們進行了一系列祭祀活動,以消除內心對地震不良后果的恐懼,或向神靈告慰謝罪或祈禱平安。
“這次古地震發生于我國華夏文明發祥地,距商代都城鄭州商城不足40公里,又恰恰發生在商代中國早期國家形成階段,它可能對中原地區商文明的發展和當時人們的心理產生過重大影響。”楚小龍說。(完)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河南頻道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