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味道
摘要: 小孩子圍觀看稀奇一幕。 磨出的粉漿流入盆中。 清洗浸泡好的食材。 把花椒和豆類放入磨眼磨制粉漿。 磨制好的粉漿加水開始過濾。家鄉的味道□晚報記者 侯飛 文/圖這幾
小孩子圍觀看稀奇一幕。
磨出的粉漿流入盆中。
清洗浸泡好的食材。
把花椒和豆類放入磨眼磨制粉漿。
磨制好的粉漿加水開始過濾。
家鄉的味道
□晚報記者 侯飛 文/圖
這幾年,在報社工作,先是足不出戶做編輯,后是行遍天中當記者。去過不少地方,也吃過不少美食,但比來比去,體現在獨特的飲食文化中,總感覺那些美味佳肴沒有老家的石磨粉漿面條有味道。
每逢周末,我們全家都會回到老家,姥姥、媽媽、小妹一早就在門口迎接了。一會兒,大舅、二舅兩家人也趕來了。有時小姨一家也會來湊熱鬧。三四個小家組成一個大家,孩子們在院子里瘋跑玩耍。大人們則忙著做飯。粉漿面條往往是這頓團圓飯的主食。
黃豆(加點扁豆、豌豆,味道會更鮮美)是昨晚泡上的,此時色澤黃潤、粒粒飽滿。后院的花椒樹這時也已結籽。隨手,連籽帶葉摘上一些,放在洗菜盆里洗一洗,新鮮碧綠,色味俱佳。
一切準備就緒,我和大妗端著料盆,拿著勺子,領著一群“蝦兵蟹將”,向村東頭珍姨家進發——她家院子里有一盤石磨——全村唯一的石磨。聽姥姥說,她當年嫁給姥爺時,這盤石磨就已經為全村人服務20多年了。
開始拐粉漿了,大妗拐磨我添料,表弟、表妹們站在一邊看熱鬧。拐粉漿,看似有趣,其實并不輕松。拐磨人用力要勻稱,石磨轉得不緊不慢,添料人在往磨眼中送料時,才能從容不迫。嫩黃的黃豆混著碧綠的花椒籽、葉被送進磨眼,輕輕地磨上幾圈,淺綠色的漿汁便從石磨的出漿口流出來……
不到20分鐘,粉漿就磨完了。我們又前后簇擁著大妗端著漿盆打道回府。一路上有說有笑,個個神氣十足,那種感覺好似打了勝仗的游擊隊凱旋。
回到屋里,濾漿上鍋,添水燒開,放入手搟的面條。待面條煮至九成熟時,放入洗凈切好的韭菜、霍香、十香菜,香噴噴的粉漿面條就做好了。
飯桌小,人多。孩子們圍著飯桌坐著吃。大人們則每人盛一碗粉漿面條,站著吃。偶爾從小飯桌上夾一塊紅燒排骨或蔥爆雞塊,放到碗里。整個場面,像盛大的酒會,人人手中碗里的粉漿面條,則是那精心調制的雞尾酒……
家鄉的粉漿面條,有這樣一份溫馨的親情在里面,有這樣一種從容的心境在里面,這味道,哪道美食能比得了。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