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寺的傳說
摘要:□劉紅軍在遂平縣玉山鎮境內玉石山南麓,有一個叫清涼寺的小村子,全村有200多人口。這里從前有一座名寺廟,叫清涼寺。后來寺院被毀,老百姓在寺院原址上建起村莊,名字依然
□劉紅軍
在遂平縣玉山鎮境內玉石山南麓,有一個叫清涼寺的小村子,全村有200多人口。這里從前有一座名寺廟,叫清涼寺。后來寺院被毀,老百姓在寺院原址上建起村莊,名字依然叫清涼寺,延續至今。
傳說在明代萬歷年間,一個叫清涼的和尚云游至此,正好遇上洪水襲來,清涼和尚指揮眾人跑上玉石山躲避。 洪水中有一條吃人的惡龍,涌起數丈高浪頭向那山頭撲去,神通廣大的清涼和尚念起咒語,將山頭猛長起來。洪水上升,山頭上長,洪水降落,山頭變低。就這樣斗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惡龍被斗敗,清涼和尚也傷重而亡 。為紀念清涼和尚,人們在玉石山南1公里處的沃野里厚葬了清涼和尚,并建了一座寺院,取名清涼寺。
史書記載:“清涼寺始建于明萬歷,葺于清順治,興于康熙,亡于乾隆。”從建成到消亡,前后經歷了200年。 順治年間,高僧清遠將寺院整修,廟宇有“數十間”,方圓“百里民仰之”,可見當時寺院規模大且知名度高。
清康熙年間,清涼寺一度輝煌,達到“轄田千畝、擁僧百眾,俸爵與汝寧府齊,鄉民穆而趨之”的盛況。
清王朝一貫崇奉佛教,皇室對佛教的尊崇、扶持,讓該寺院擁有千畝土地、近100名和尚,享受與當時汝寧府相當的待遇,規格高于遂平縣衙。許多人慕名前來禮佛上香。可見當時寺院的地位非常高,香火極為紅火。
光陰荏苒,轉眼到了清乾隆年間,有一個叫“應心”(音)的和尚做了主持。他是一個十惡不赦之徒,對酒 、肉、色三戒一戒也“不受”,吃、喝、嫖、賭樣樣都干。他私設刑堂,隨意處罰眾僧,甚至嚴刑拷打當地百姓。眾僧皆怒不敢言,紛紛棄寺而去。一部分僧人東去,投奔汝寧府南海禪寺;一部分僧人西行,去了嵖岈山修行 。據說,還有個別人北上,皈依少林寺,但“無據可考”。
轉眼間,寺院衰敗下來,廟里僅剩“十三僧”與“田百畝”。“十三僧”在應心的縱容下,無惡不作,欺男霸女,豪取強奪,魚肉鄉里。據傳,曾有多名妙齡女子“經廟而劫“、“入廟不復出”。玉石山腳下有一陳姓老漢尋女進寺被“刑之,遂亡。”女兒見老父喪命,欲與應心拼命,被一僧用棍戳至胸部,口吐鮮血“旋伏地,死”,以致“十三僧”惡名遠揚。玉石山一帶老百姓白天出門須三五人“并行”,且從不敢“攜銀”,傍晚 “日漸高而閉戶也”。
鄉親們前往縣衙告狀,縣令管不了,推至汝寧府。由于清涼寺的規格與汝寧府平級,知府不敢擅作主張,只好稟報上級。后來,此案上報到劉庸那里。此時劉庸正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聞訊大怒,隨即派副都御使劉坪 (一說為玉山鎮劉莊村人)徹查此案。劉坪聯系汝寧知府選派三名衛士(武藝高手),四人扮作富商于一晚借住清涼寺。
第二天,劉坪“佯病,不起”,三衛士拿出不少銀子讓和尚去請大夫。四人裝扮富貴,出手大方,惹得眾和尚及住持應心心生歹念,夜晚伺機“行刺之”,不料落入圈套。“十三僧”被三衛士打得落花流水,應心則被當場拿下。劉坪取出官符,現出官印,審問了應心,羅列出“奸淫”、“滅口”等五大罪狀。劉坪又從后寺救出“落難女七人”,從私設的地牢里救出“壯士一人”。
在劉庸的支持下,劉坪先削了應心的爵位和俸祿,然后上奏朝廷要求給予應心等五人“斬立決”(另幾人斬監侯)的刑罰。據說,乾隆皇帝看了奏折,“心不忍”,對劉庸說:“這和尚,這寺院,爵削也削了,俸免也免了……哎,罷了,罷了。”
劉庸等人認為應心一伙兒作惡多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決不能作“罷”,便遵照皇上“旨意”,將應心等五 人“掩于土”、“止現頭顱”,用高頭大馬拉著鐵耙將他們活活耙死。之后,一把大火將寺院焚毀,“還田于民 ”。
據說第二年,乾隆皇帝游嵖岈山,偶然想起這兒有一個清涼寺,提出想去看看。劉庸說他已遵照“御旨”,將寺院“耙了”。乾隆一聽大驚,便問這寺院的和尚在否?
劉庸說:“微臣謹遵萬歲‘旨意’,將之一同‘耙’了。”乾隆心中有些不悅,卻也不好再說什么了。
這座有著200年歷史的名寺,就這樣毀于一旦了。
值得欣慰的是,在原址上建起的村莊依然叫清涼寺,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勤勞的鄉親們抓住了大好機遇,勤勞致富,已把清涼寺這座小村莊建設成為富裕 、文明的小康村。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