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遇仙傳說
摘要:在汝南城西有一條古老的河流叫練江河,河上有一座五孔石橋叫“仙女橋”。相傳董永和七仙女在此相遇,演繹了一段天仙配的美麗傳奇故事,被后人世代傳唱。令人遺憾
在汝南城西有一條古老的河流叫練江河,河上有一座五孔石橋叫“仙女橋”。相傳董永和七仙女在此相遇,演繹了一段天仙配的美麗傳奇故事,被后人世代傳唱。令人遺憾的是,由于該區域地勢低洼,十年九澇。1958年,修宿鴨湖水庫時將這里作為蓄洪區,流經此處的練江河融入到美麗的宿鴨湖中,遇仙橋也被淹于湖中。
但是,董永和七仙女的傳說并沒有因此消失,在宿鴨湖東西兩岸仍遺留有與此相關的古跡,流傳著董永遇仙的美麗傳說。
在宿鴨湖西岸有個村叫“董會村”。相傳,東漢末年,有位叫董永的年輕人,母親早年離世,為躲避兵災戰禍,他跟隨父親遷居汝南。董永家境貧寒,靠父親給財主做工糊口度日。父親不幸去世,無錢埋葬,董永就賣身于董會村財主葛氏為奴,貸錢埋葬了父親。他為父盡孝感動了天帝,天帝下令七仙女下凡,幫助董永還債。七仙女來到凡間,在董會村西北角小橋邊的一棵老槐樹下與董永相遇。她向董永求婚,二人指槐為媒,結為夫妻。七仙女一個月為葛財主織絹三百匹,還了債,贖回董永。夫妻二人相親相愛,過著幸福的生活。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七仙女,就把當年七仙女與董永相遇的村莊叫做“董會村”。村頭那棵大槐樹已經枯死,留下一個大坑,人稱“槐樹坑”。村子附近原有董永之子董仲為母親修建的衣冠冢,人稱“仙女墓”。村東十里有七仙女親自修建的一座石橋,人稱“仙女橋”。橋上有塊印有腳印的石頭,被傳為“仙女腳印石”。相傳,好奇的人們總會用手去量仙女的腳印有多大,但是,手千萬不能挨著腳印,如果挨著腳印,伸開的手就合不上了。人們感于七仙女的功德,還在橋北頭修了一座“仙女廟”。
在宿鴨湖西北岸,羅店鎮的大石磙莊,其村名也記載著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
源于汝南的董永遇仙故事不僅在民間廣泛傳頌,而且在本地出土文物和歷史文獻中也有記載。2004年6月,在宿鴨湖東岸的古塔街道辦事處十里鋪村發現了道光年間刻制的董永遇仙碑。
汝南現存清嘉慶時期德昌修《汝寧府志》中有多處關于董永及其遇仙故事的記載:“漢董永……漢末奉父避兵,寓居汝南。父亡無以葬。乃從人貸錢一萬,曰:‘后無錢還,當以身作奴’。葬畢,忽道遇一婦人,求為妻。永與詣錢主,令織絹三百匹以償。一月而畢,辭永去。”《汝寧府志》對董永的居住地、身世、孝行、遇仙故事進行了詳細記載。
為加強對董永和七仙女傳說的保護,2004年,汝南縣人民政府在古塔街道辦事處十里鋪村西宿鴨湖畔,修建了董永遇仙亭。該亭建在原汝寧府至駐馬店驛站的古官道上,西距仙女橋舊址1公里。
2007年2月,汝南縣董永遇仙傳說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姚晶 輯)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