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高蹺
摘要: □ 王太廣我記得小時候春節后,隨著一陣陣鞭炮聲響起、鑼鼓聲傳開,水屯街上唱大戲、踩高蹺、舞龍、舞獅、玩旱船、玩竹馬子的接連不斷,精彩紛呈,熱鬧非凡。給我印象最深的當數踩高蹺。踩高蹺是水屯街的傳統民
□ 王太廣
我記得小時候春節后,隨著一陣陣鞭炮聲響起、鑼鼓聲傳開,水屯街上唱大戲、踩高蹺、舞龍、舞獅、玩旱船、玩竹馬子的接連不斷,精彩紛呈,熱鬧非凡。給我印象最深的當數踩高蹺。
踩高蹺是水屯街的傳統民間玩藝。水屯街的高蹺有二尺多高,比其他地方的要高一些,用料既輕又有韌性。踩高蹺的人愛惜它,用油擦得錚亮,拉出去齊刷刷一亮相,能震倒一片。
高蹺隊一般是從大年初一就開始沿著水屯街拜年。街道兩邊,一邊一行,踩高蹺的人小腿上都綁著兩根木頭棍子,雙腳套在橫桿上,前走走、后退退,搖搖晃晃。每到一家商鋪門口,先是主家燃放一掛鞭炮,接著是高蹺隊的隊員手握銅鑼敲打一番,然后繞場一周,接著進行高難度表演。表演時,當頭蹺的為指揮,當二蹺的是領隊,戲曲人物居中,最后丑漢壓陣。表演的動作主要有“過仙橋”、“跳桌子”、“跳雙凳”、“大劈叉”、“撩叉”、“單杠”、“雙杠”、“撲娥”、“老牛馱象”、“倒上橋”等。水屯街高蹺隊的隊員個個身手不凡,人人都有特點。
水屯大隊馬莊生產隊有個馬玉忠,他的身體雖瘦但很麻利、健壯,走起高蹺快步如飛。他不僅會雙腳跳、單腿跳,還能劈大叉,最絕的是玩鯉魚打挺,雖說是兩邊有人伸手拉一下,但是踩高蹺玩鯉魚打挺的也就只有他自己。每次他都要秀出這手絕活,惹得大伙歡呼雀躍,一片掌聲。
水屯街一個叫王純良的小伙子,平常忠厚老實,只要玩起高蹺,就像換了個人似的。他披上花圍巾、穿上花衣服,扮成小媳婦,撐起旱船。他黝黑的臉膛涂抹著厚厚的脂粉,倒有幾分梅蘭芳的千嬌百媚,跳起來閃、轉、騰、挪步法靈活,在高蹺隊里很是出彩。
水屯東關的社員胡有,性格開朗,是個熱心人。只要誰家有了紅白喜事,他都要到場,任勞任怨,忙活不停。每年春節后的高蹺隊,也少不了他的身影。也許是一種諷刺,也許是為了安全,也許是為了某種效果,他總是不踩高蹺,就這么甩著兩只鞋子,挎著一個籃子,揮舞著一把破芭蕉葉扇子,在踩高蹺人群里來回穿梭,偶而還從踩高蹺人的胯下穿過,引發陣陣嘻笑。
高蹺隊的領隊趙鐵頭,常常扮演領隊的老太太。別看他平時很爺們兒,頭上戴個黑絲絨帽子,身穿大襟棉襖,臉上點一塊大大的黑痣,耳朵上掛著兩只紅辣椒做成的耳墜子,胭脂、口紅抹得鮮艷。只見他小嘴一癟,一只手揮舞著長煙袋,走一步,吸一口;另一只手打把小花傘,學著老太太的動作,一扭三晃。在高蹺隊里來回轉,一會兒往小媳婦身上撲,一會兒做幾個滑稽動作,讓觀眾笑得前仰后合。
其他的隊員都是按要求記準自己的位置,聽準鑼聲鼓點,手里不停揮舞著紅綢綠緞,掌握好身體平衡,來回走動、跑位、造型。我們小孩子時而跟在他們身后頭,時而跑到前邊觀看,時而在一旁仔細瞧。圍觀的大人都是滿臉歡喜地寒暄著、說笑著、欣賞著。在掌聲和叫好聲中,主家把早就準備好的香煙、糖塊送到領隊的手中。領隊也會就勢把糖塊撒向觀看的人群,讓大家共享過年的快樂。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踩高蹺就被作為“四舊”受到了沖擊。水屯街的高蹺隊從此解散了。粉碎“四人幫”后,曾經出現在水屯街頭的高蹺隊都是外鄉人。不過,最近聽說水屯村第六村民小組的楊小社正在組織幾個年輕人開始練踩高蹺,我很興奮,期待他們重振水屯街高蹺隊的雄風。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