劁豬匠
摘要: □王太廣偶讀陳云瞻的《簪云樓雜記》,對文中記載的一個故事印象很深。這個故事的內容為: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時,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忽然心血來潮,命令家家戶戶貼春聯。第二天,他微服私訪,到民間觀賞家家
□王太廣
偶讀陳云瞻的《簪云樓雜記》,對文中記載的一個故事印象很深。這個故事的內容為: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時,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忽然心血來潮,命令家家戶戶貼春聯。第二天,他微服私訪,到民間觀賞家家戶戶的春聯,忽然發現有一家沒貼,便讓侍從去問緣由。原來那家主人是劁豬的,目不識丁,又未請人代筆。太祖聽后,叫人取來文房四寶,揮毫寫道:“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朱元璋的這副春聯,是對劁豬匠形象、貼切的概括。
為什么要劁豬?如果豬不劁,豬長到成年時心將不靜,發情勢不可當,表現出性情暴躁、拱地跳墻、光吃食不長膘。主人見其瘦,又不忍殺之,人豬皆苦。如果劁了,豬的性情溫順了,吃啥啥香,長得膘肥體壯且肉香無異味。這就有了劁豬的匠人。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水屯的劁豬匠叫郭進祿。每年春暖花開時,他就騎著一輛破自行車,來到我們村,車把上綁著一根粗鐵絲,上面綁著一根紅布條,行走間,紅布條就像火苗一樣一路跳動著。這就是劁豬匠的招牌。郭進祿吆喝幾句“劁豬嘍”,鄉親們便走出家門。
郭進祿到我家劁豬時,只見他彎腰走進豬圈。豬娃見生人進來,在圈里“嗷嗷”直叫,滿圈飛奔。郭進祿一步跨上去,便抓住了豬娃的后腿,把豬娃拎了出來。然后把豬娃側身平放在地上,讓父親搭把手按住豬頭和脖子。他從工具包里掏出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在豬肚子上劃開一個小口子。此時豬娃已感到疼痛,號叫起來,嘶啞的叫聲飽含著凄厲的悲傷。
豬也有靈性,一見郭進祿操起那把“傷天害理”的刀,就聲嘶力竭地叫,拼命地掙扎。此時,肚皮朝天蹄子亂蹬的豬娃已被郭進祿緊緊按住。只見郭進祿兩個手指伸進剛劃開的小口子里轉了幾轉,把要切的部位一刀劃去,取出來兩個圓溜溜的豬卵(即睪丸)扔到地上。郭進祿把那些帶出來的腸子麻利地塞進豬娃腹內,取出早已穿好線的針,三下五除二就把傷口縫好了,又用清水洗洗傷口,然后手腳一松,拍一下驚魂未定的豬娃,豬娃一個鯉魚打挺,奪命而逃。
劁豬匠不光劁豬娃,還劁老母豬。有一年,我家西邊的鄰居李青山家喂的一頭老母豬需要劁,當時稱“改”。改母豬遠比劁公豬復雜得多。我和幾個小伙伴見郭進祿帶著他的徒弟劉安榮來了,便緊跟著他倆目睹了劁母豬的全過程。師徒倆把一頭一百多斤重的母豬按到豬圈的一堆玉米稈上面。豬大叫,身子亂翻,腿不停地彈。郭進祿不慌不忙,口中念道:“啟眼觀青天,師傅在身邊,隔山喊山應,千喊千應,萬喊萬應……”經過這么一念,大叫的母豬就會乖乖地躺在那里。這個時候,只見郭進祿拿出劁豬刀在水盆里畫“井”字,然后對徒弟劉安榮說:“上至三岔胃,下起二乳頭,逢中開一刀……”郭進祿拿出劁豬刀在說的部位劃了一個口子,又對劉安榮說:“刀破皮,手破膜,小腸軟,大腸熱,兒腸硬如鐵。陰手進,陽手出,手手不離三岔胃。上花對下花(即左卵巢、右卵巢),點點都不差。不在燈盞穴(息腸),就在土地屋(骨盆)。”郭進祿用手指蘸了一下盆里的清水,然后和劉安榮同聲念道:“大尖刀指大紅山,小尖刀指小紅山;一不準流血,二不準發熱,三不準長皰,四不準灌膿。”念畢,師徒倆將唾沫吐到豬的傷口上,相當于現在給傷口擦酒精。郭進祿走出豬圈,手里拎一坨血糊糊的東西,甩在李青山家的屋頂上。
如今的農村,農戶已經很少養豬,大都是規模養殖,且配有專門的獸醫,村莊里自然就很少看到劁豬匠了。雖然不見了劁豬匠的身影,但劁豬匠留給我的記憶將永遠不會消失。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