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把式
摘要: 王太廣前不久,我到平輿縣參加“中國車輿文化之鄉”掛牌暨奚仲公園開園儀式時,看到了木輪車、太平車、牛車、馬車等車輛的浮雕,真讓人大開眼界和無比興奮,尤其是怡欣園里一駕馬車上還坐著威風凜凜
王太廣
前不久,我到平輿縣參加“中國車輿文化之鄉”掛牌暨奚仲公園開園儀式時,看到了木輪車、太平車、牛車、馬車等車輛的浮雕,真讓人大開眼界和無比興奮,尤其是怡欣園里一駕馬車上還坐著威風凜凜的車把式。
車把式,在我們老家又稱“掌鞭的”、“趕車的”。在拖拉機、汽車還沒有普及的年代,車把式駕著農村最好的交通運輸工具——牛車或馬車,算是農民中的“技術藍領”了。
手執長鞭的車把式走南闖北,見多識廣、能說會道,處處體現著農村人的性格和特有的人生智慧。有句俗話叫“三句話不離本行”,據說就與車把式有關——過去鄉村里有四種能說會道的人:廚師、裁縫、車把式和船夫。一天,有兄弟倆鬧分家,分了幾天沒分清,有人便提議請村里這四位能說會道的人去“說和”。這四人知道情況后,先開了一個“碰頭會”。廚師說:“我看咱們去了要快刀斬亂麻,別鍋啦、盆啦分不清。”裁縫不同意:“辦事不能太偏了。要針過去,線也得過去。”車把式點點頭說:“咱原先也是沒管過這號事,反正是前頭有車,后邊有轍嘛!”船夫不耐煩了:“別在這兒嘮叨了,不如到現場后見風使舵,怎樣順手就怎樣給他們劃拉劃拉算了。”廚師的老婆聽后撲哧一聲笑了:“你們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賣啥吆喝啥。”她的話剛說完大家都笑了,因為廚師的老婆是個做小買賣的。
我對車把式的了解是在1962年,我們家從水屯公社石莊大隊的燕莊往水屯大隊搬家時,用的是一輛牛拉的四個轱輪兒的太平車。車把式是韓鳳義爺爺,他邊吆喝著牲口,邊哼著小曲,還不時地甩著長鞭,慢悠悠地沿著駐新公路行走。雖然不到
后來,我們生產隊買了一輛膠輪馬車。每次套車前,我們小孩子就到牲口屋門前觀看怎樣套車。牛車是用木制彎曲的軛架在牛脖子上的。車把式一聲“倒”字,那牛就會用屁股對準車轅子,自動地倒進兩個車轅間,老老實實等車把式架上軛套,綁上車鞍和肚帶,就算把車套好了。只聽車把式一聲“喔”,牛就開始走了。
農村“四清”運動開始那年,我們生產隊終于有了大牲口。從漯河騾馬市場買了一匹騾子、兩匹馬。全莊的男女老少紛紛到牲口屋前看稀罕。很快,隊長讓人買來了馬車上用的馬鞭子、扎脖子、籠嘴子、鈴鐺、肚帶等物品。當隊長說讓韓貴良叔叔當車把式后,貴良叔高興得見人就說:“隊長叫我趕車了!隊長叫我趕車了!”
到了1969年,我們生產隊準備到汝南縣王崗公社馬灣寨參加汝河治理工程。全隊男勞力基本上都要去,運輸就成了問題,隊長又決定打一輛馬車,買了三匹大牲口。這在當時已是條件不錯的生產隊了。
然而,真正條件好,牲口漂亮又值錢的還數供銷社的。水屯供銷社每天需要拉運很多商品。沒有好的運輸車輛是不行的,于是就到內蒙古買了三匹大騾子。每當供銷社的馬車一上路,沿途的群眾無不駐足觀看。這三匹騾子不光塊頭大,而且膚色好,纓子剪得齊整整的,屁股吃得圓光圓光的,再配上有節奏的馬鈴鐺,真乃神氣十足,這下子讓一向自信的我們生產隊隊長李芳清服氣了。沒過兩年,我們生產隊又添了一駕馬車。每當這三駕馬車一上路,車把式便不停地甩鞭子。尤其是大領叔的鞭子甩得最響,他可以將丈八長鞭抖出一朵朵鞭花,“叭叭叭”清脆的鞭聲像連珠炮似的,在空曠的田野里久久回蕩。
自從我們生產隊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生產隊的財產被分光了,牲口和馬車已記不清去了何方。當年的幾個車把式已不再風光。如今,一臺臺手扶拖拉機、大型拖拉機和汽車相繼開進村莊,坐在駕駛室里的小伙子那副神氣勁并不亞于當年的車把式。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