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養老保險突破城鎮局限向廣大農村發展
摘要: 資料圖片:2010年2月4日,在中國四川省仁壽縣,一年近七旬的農民帶孫女參加四川省仁壽縣首批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發放儀式。 新華社發 中秋節前,河北省懷鹿鎮二街村的70歲老漢王玉田和他66歲

資料圖片:2010年2月4日,在中國四川省仁壽縣,一年近七旬的農民帶孫女參加四川省仁壽縣首批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發放儀式。 新華社發
中秋節前,河北省懷鹿鎮二街村的70歲老漢王玉田和他66歲的老伴來到當地郵政儲蓄所,每人領取了55元錢,這些錢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新農保”。
“我和老伴膝下無兒女,每年的收入就是1000塊租地的錢,同時我們倆也是農村低保戶,每人每月能領取59元低保戶補助。以前,這就是我們老兩口的全部收入了。但2009年12月份開始,我們倆每人又多能領55元。”
2009年9月,中國為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發布了《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在全國10%的縣(市、區)開展新農保試點。
凡年滿16周歲、不是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均可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年滿60周歲、符合相關條件的參保農民可領取基本養老金。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過去中國養老保險的試點及其主要執行范圍都是以城鎮為主,所包括的養老保險人員的范圍也是以城鎮職工為主,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發展則相對較為滯后。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大,農村與城鎮的養老保險制度也面臨著較大的差距,并且農村和城鎮養老保險的這種發展差距正在日益增大。”胡曉義說。
根據農業部發布的《2005年中國農業發展報告》數據,2003年,中國總人口為12.9227億,其中鄉村人口為9.3751億。
一直在基層從事農村養老安置工作的王平生是河北省鹿泉市懷鹿鎮人民政府的一名科員,他表示,過去“養兒防老”的觀念在中國農村根深蒂固,家庭贍養一直是最重要的養老方式,這個在曾經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中尚且適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的流動性逐漸加大,越來越多的農民涌向城市,很多農村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中國的農村養老保險一直都在摸索中前進著。根據河北省人口研究專家王金營介紹,上世紀80年代之前,中國并沒有農民養老保險,貧困農民才有社會救濟,1986年國家“七五計劃”才提出建立農保。
目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已經在全國各地逐步鋪開。西南財經大學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義介紹,2009年新農保試點以來,國家試點和地方自行試點地區有近2億農村居民參保,5000多萬名符合條件的農村老年居民按月領取養老金,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基本會實現制度全覆蓋。
“未來新農保參保人數激增,而目前全國社保經辦人員卻只有15萬人左右,因此,新農保后期的管理和運行,在人員、信息、金融網絡、機構等方面都面臨嚴峻挑戰。”林義說。
盡管完善制度之路依舊漫長,但是對于王玉田老人來說,他已略感寬慰,每個月多余了100多元錢盡管數目不多,但到底算多了一筆收入。
“年紀大了也吃不動了,但我還是想中秋節多買些吃食,和老伴好好過節。”王玉田有些苦澀地說。(記者 任麗穎 曹國廠)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