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國家標準引爭議 評論稱應正視民眾信任危機
摘要: 圍繞牛奶標準的高低,南北兩個地方奶業協會負責人的爭論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即使是本次衛生部網站上的澄清,人們的疑慮也依然沒有徹底打消,甚至還有人固執地相信“喝牛奶還不如喝白開水呢!”
圍繞牛奶標準的高低,南北兩個地方奶業協會負責人的爭論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即使是本次衛生部網站上的澄清,人們的疑慮也依然沒有徹底打消,甚至還有人固執地相信“喝牛奶還不如喝白開水呢!”
標準“口水戰”如此吸引眼球,毋庸諱言,這與消費者對乳品質量的信任危機有直接關系。
先來看一組數字:中國海關總署官方網站統計數字顯示,盡管2010年進口奶粉平均價格大幅上漲42.6%,但我國奶粉進口量仍同比增長了67.8%,達41.4萬噸。與此同時,據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統計,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產量卻下降了約12%。信任危機造就了國人在乳品、特別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消費上“舍近求遠”的偏好。
從中國人幾乎沒有乳品消費習慣,到“每天一杯奶”觀念的養成,中國乳業隨之起飛。可惜,“三聚氰胺事件”等一系列的乳品質量事件,給中國乳業造成了嚴重創傷。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一個行業的聲譽可以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卻難以一朝一夕修復如初。要想重新樹立消費者的信心,關鍵在生產經營者自己要爭這口氣,關鍵在監管者要更嚴格地把好質量關,以給消費者重塑信心。經歷過這些事兒的消費者對奶源質量、產品標準以及生產和質量保障體系很敏感,這很正常;生產者和監管者不應視這種心理為故意找茬,相反,應該正視這些聲音,當作促進自己改進的號角,不忽略任何一個環節。政府對乳業當然應該幫扶,但這跟嚴格要求、加強監管應并行不悖。
希望有一天,作為最低要求的國家標準不再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行業內熱烈討論的是如何以遠高于國標的企業標準來樹立品牌。到了那一天,也就離消費者信心重塑、乳業振興不遠了。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