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次貸危機“小結”:9450億美元 全球買教訓
摘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當地時間4月8日在華盛頓發布《全球金融穩定報告》預計,源于美國次貸危機的全球金融動蕩將造成高達9450億美元的損失。 報告認為,次貸危機可能對金融系統和宏觀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當地時間4月8日在華盛頓發布《全球金融穩定報告》預計,源于美國次貸危機的全球金融動蕩將造成高達9450億美元的損失。
報告認為,次貸危機可能對金融系統和宏觀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政策制定者必須立即制定應急計劃或其他補救計劃,減輕更劇烈調整的風險,同時還需解決當前動蕩的根源。
金融市場仍面臨巨大壓力
報告預計,全球次貸及相關證券損失總額將達5650億美元。若加上與商業地產、消費信貸和企業貸款相關證券,潛在損失總額可能達到9450億美元。
IMF貨幣和資本部門負責人卡魯阿納說,鑒于以下3個因素,金融市場依然面臨巨大壓力:首先,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愈加脆弱;其次,杠桿率及資產價格持續下降;第三,全球經濟減速令宏觀環境更具挑戰性。
報告認為,次貸危機削弱了重要金融機構的資本和融資能力,增加了金融領域的系統性風險,全球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面臨嚴重的資本和信心危機。此外,“危機正在從次貸領域向優質房貸、消費信貸、公司信貸領域蔓延。而且當前的動蕩不僅僅是流動性問題,更反映了銀行脆弱的資產負債表和薄弱的資本基礎,這意味著其影響可能更加廣泛、更加深入、持續時間更長”。
報告認為,金融問題導致的信貸緊縮將影響經濟增長和就業,拖累宏觀經濟。金融風險還可能向房價相對較高、私人和企業資產平衡表相對脆弱的發達國家以及國內信貸增長依賴外部資金來源的新興市場擴散。
次貸危機的教訓
報告在評估了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后,提出了四點初步結論和政策教訓:
一,各方都未能充分認識各類機構(銀行、單一險種保險機構、政府贊助實體、對沖基金)杠桿作用的程度及相關的無序調整風險。
二,私人部門風險管理、信息披露和金融監管部門都滯后于金融創新和商業模式的轉變,從而導致過度冒險、擔保薄弱、期限錯配和資產價格膨脹。
三,銀行資產負債表轉移風險的能力被高估,隨著風險變為現實,銀行資產負債表面臨巨大壓力。
四,盡管主要中央銀行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干預措施,但金融市場依然面臨相當大的壓力。目前,這種狀況又受到宏觀經濟環境變差、機構資本金不足和杠桿率大范圍下降的影響。
治標更須治本
IMF呼吁,政策制定者必須立即制定應急計劃或其他補救計劃,減輕更劇烈調整的風險,同時還需解決當前動蕩的根源。
報告建議,短期內,成熟的金融市場體系行動重點應在于減輕脆弱性和增強信心,這需要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協同進行。新興市場經濟體則應將政策側重于降低成熟市場沖擊所造成的脆弱性,特別是依賴外部資金的國家應特別重視應對流動性中斷的威脅。
從中期來看,金融市場應實行更為根本的改革。盡管近年的經濟增長和繁榮充分體現了金融創新的好處,但過去8個月發生的事件也顯示了其代價。不過,政策制定者應避免“倉促監管”,特別應避免過度抑制創新或加劇目前信貸收縮的影響,監管者需要認清哪些領域需要糾正。報告說:“應當指出的是,證券化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于美國抵押貸款發放條件不嚴格。”
IMF認為,危機仍在發展變化,目前支持金融機構的信心應是重點任務。其他問題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反思,避免倉促監管導致意料之外的后果。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國際金融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