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數碼產品 顧客砍價有方
摘要: 晚報記者 王 珂 本報訊 昨天,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市民憑借網絡知識在購買數碼產品時成為砍價高手。昨天,在市解放大道一家手機城,市民張小姐正擺弄一款手機。賣主向她推介說,這款手機是國內四大
晚報記者 王 珂
本報訊 昨天,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市民憑借網絡知識在購買數碼產品時成為砍價高手。
昨天,在市解放大道一家手機城,市民張小姐正擺弄一款手機。賣主向她推介說,這款手機是國內四大品牌之一,音效不錯,配置也很好。此番說辭遭到張小姐的否定:“它的多媒體播放版本已經過時,配置也算不上好,是一款中低端手機。”賣主轉而推介手機的觸摸顯示功能,并推開靠近后蓋的帶鎖標志示范電池拆卸,結果又被張小姐指出缺陷。試機完畢,賣主報價1580元,張小姐嫌價格高,并一一報出網上價格和一些權威網站發布的指導價,原本堅持一分不讓的賣主,不得不作出讓步。記者了解到,現在經銷商報價時有了新的“因人而異”法,即對于直接報出產品品牌型號的顧客,報價時特別謹慎,因為對方有備而來。
一般而言,過去人們購買數碼產品時,賣主介紹多少,顧客就了解多少,顧客還價時沒有實際依據,全憑自己的承受能力,還價成功率較低。如今,這一局面大有改觀。一位有著5年手機銷售經驗的老板告訴記者,他入行時,由于市民對產品性能和市場價格不了解,手機利潤率相當可觀。現在,理性消費成主流,不少人掏錢前,都會上網了解各機構對產品的測評和指導價,購買時,已對產品信息悉數掌握了。買主砍價有理有據,賣主的報價往往被壓縮到“合理價位”。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天中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