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王社區的笑聲
摘要: 記者 鄭付生“小背簍晃悠悠,笑聲中媽媽把我背下了吊腳樓,頭一回幽幽深山中嘗野果喲,頭一回清清溪水邊洗小手喲……”4月2日,記者剛踏進驛城區西園街道辦事處前王社區的大院,這首優美
記者 鄭付生
“小背簍晃悠悠,笑聲中媽媽把我背下了吊腳樓,頭一回幽幽深山中嘗野果喲,頭一回清清溪水邊洗小手喲……”
在前王社區,處處被濃濃的文化氛圍所包裹,圖書閱覽室飄來的習習書香、文化活動室里傳出的音樂和戲曲聲、墻壁上映入眼簾的溫馨標語等,無不被文化氛圍所陶醉。
前王社區成立于2005年6月,居民1.5萬多人,設公共活動廣場一個、文化活動室一個、體育活動室一個、圖書閱覽室一個、群眾文化宣傳隊5支。社區黨總支充分利用黨群服務站這一平臺,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群眾文化服務活動,彰顯了社區文化的魅力。
幾年來,前王社區獲得了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范社區、河南省文明社區、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社區黨建工作示范點、全省群眾文化示范社區、河南省明星村、全省五好村黨支部、全省五好社區黨組織、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文化設施不斷完善
“在前王社區,只要有居住的人群就有社區工作人員的服務。無論什么時候,這里都有節目演出。”這是前王社區對文化建設的承諾。
據西園街道黨工委書記王紅新介紹,社區作為一個載體,已成為服務經濟發展的平臺、維護治安的防線。群眾文化活動一貫堅持“健康有益、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廣泛參與”的原則,突出公益性、娛樂性、便利性,群眾辦、群眾演、群眾樂的特點,讓群眾享受文化帶來的精神食糧。
據了解,為不斷壯大群眾文化服務工作隊伍,前王社區成立了社區群眾文化活動工作領導小組,把轄區單位納入社區群眾文化服務隊伍中,形成了由社區黨總支為龍頭、轄區單位主動參與、居民自愿加入的群眾文化工作氛圍。
走進社區的會議室,墻上“宗旨要強、誓言不忘”的標語格外引人注目,獲得的各種榮譽獎牌整齊有序地排列著。
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社區每年投入4萬多元,完善了兒童公園活動廣場建設,實施了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建設等工程,制作群眾文化宣傳櫥窗10個、群眾文化宣傳板面36個。建立老年義務鑼鼓宣傳隊、健美操活動中心、文明教育學校、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等文體服務場所。配備了大鼓、小鼓、架子鼓、小號、長號、鎖吶、薩克斯等器樂,購置了電動跑步機、乒乓球案等文體活動器械。
主題活動異彩紛呈
在社區一樓西側2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廳里,記者了解到群眾文化藝術團每周從星期一到星期六,天天都有課程、有節目。看到記者在拍照,正在排練的演員更加全身心地投入表演當中。
據西園街道辦事處主任劉俊峰介紹,在文化強區建設過程中,前王社區一手抓群眾文化、一手抓文藝精品。為完善文化大院建設、廉政文化一條街建設,西園辦事處每年向前王社區投資20萬元用于文化設施建設。為把退休人員組織起來、凝聚起來,2011年初,西園辦事處幫助成立了前王社區群眾文化藝術團,成員共120多人。
前王社區群眾文化藝術團團長王新民告訴記者,他善于拉二胡、彈手風琴。為發揮大家的特長,群眾文化藝術團下面又成立了腰鼓、花鼓、軍鼓民間藝術團,老年模特隊,歌舞(合唱、戲曲)隊。積極參加各類文化演出,立足在兒童公園、天中廣場、世紀廣場進行文化演出,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
據王新民介紹,他們目前正在排練《和諧西園好事多》和《長征組歌》大合唱。在大家休息的間隙,演員們圍上來與記者交談。說著說著,一個叫楊榮的演員有板有眼地唱起了歌曲《小背簍》,唱得字正腔圓,還有那手勢、那表情,像舞臺上科班出身的演員一樣。
在兒童公園每天可以看到吹拉彈唱、讀書下棋的群眾,他們都是自愿參與、自娛自樂。在轄區的市銀監局、喜盈門超市等門前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有前王居民小組老年文體活動隊表演的劃旱船、有驛珠小區文體活動隊表演的扭秧歌等。此外,群眾自發組織的黃梅戲表演,京劇表演等節目得到了上級文化部門的好評。為有效發展社區體育資源,前王社區成立了十二小學業余籃球隊,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社區和諧鄰里和睦
記者看到,在社區一樓東側的殘疾人協會辦公室里配有乒乓球臺、健身器械等,墻壁上貼有“生命誠可貴、健康最美麗”的溫馨標語。
夏友林說,群眾文化是文化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群眾通過文藝活動得到思想、認識、道德、科學文化方面的教益,實現家庭和美、鄰里和睦、人際關系和諧統一。
為提高居民自身素質,該社區充分利用文明教育學校、家長學校和未成年人活動室等進行各項學習,僅去年就制作健康知識和法律法規等教育固定板面100多塊,評選出文明單位5個、文明樓院10個、文明物業管理小區6個、文明商戶23個、文明家庭105戶、文明居民81人,評選出高玉榮、王煥英兩位尊老敬老模范。文體活動基礎設施完備,圖書閱覽室藏書1000多冊,由專人管理并登記在冊。有固定美觀的閱報欄、宣傳標語和板報等既豐富了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又推動了社區文明建設。
藝術團成員張鳳梅告訴記者,她退休后參加前王社區群眾文化藝術團以來,不但心情和身體好了,還結識了很多朋友。合唱團的于平、郭艷玲在與記者交談后同張鳳梅一起在音樂人劉紅寶的手風琴伴奏下表演了小合唱《南湖的船》和《黨的搖籃》,感情真摯,聲情并茂。
去年4月21日,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省文化廳的領導一行到前王社區檢查指導社區群眾文化工作,參觀了社區的群眾文化宣傳展示、文化活動室、舞蹈訓練室后,對前王社區給予了高度評價:“全部工作都有文化,營造了文化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文化的氛圍。”
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為豐富轄區居民生活,社區邀請具有文娛特長的居民參加文體活動,各年齡段的都有,有70多歲的老大爺、也有幾歲的兒童。前王社區劉春霞舞蹈班的小演員表演的舞蹈節目生動活潑、情理交融,富有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屈建華說,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改變人的精神面貌,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幾年來,社區工作人員腳踏實地促進社區文化發展,腳踏實地促進社區文明建設,腳踏實地促進社區和諧穩定。
現在,前王社區的居民一見面就聊轄區內的兒童公園,因為那里是他們茶余飯后常去的地方,也是最熱鬧的地方。兒童公園幾乎每周都有活動和演出,有著濃厚的群眾文化氛圍,每個人都可以參與。
經常參與社區活動的大多是退休了的阿姨。王阿姨就是其中的一個,她現在是社區的大忙人,腰鼓隊、舞蹈隊、合唱隊她都參與,由于長期義務組織隊伍開展活動,她被隊員們推選為隊長。兒女常勸已經退休的倪阿姨不要太累了,可越干越起勁的倪阿姨說:“老姐妹們這樣信任我,我說什么也要堅持下去。再說了,你們沒看到我最近更年輕了嗎?”
在王阿姨的組織下,社區文藝隊多次參與區、辦事處舉辦的大型活動,社區的活動更是每場都不落下。多次上規模的演出經歷讓王阿姨和她的老姐妹們感受到退休后的生活更精彩了。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