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英:當老師讓我倍感驕傲與自豪
摘要: 記者 黃育南 吳 波 文/圖 李世英和兒子、孫女三代同校。 揮別時的幸福。 風雨兼程。 樂在其中。 陽光下的思考。 無微不至。 你們都很棒!12月5日,星期四,晴。同往常一樣,出生于1943年、現年70歲、從教50年
記者 黃育南 吳 波 文/圖
李世英和兒子、孫女三代同校。
揮別時的幸福。
風雨兼程。
樂在其中。
陽光下的思考。
無微不至。
你們都很棒!
12月5日,星期四,晴。
同往常一樣,出生于1943年、現年70歲、從教50年的平輿縣老王崗鄉甘港村小學返聘教師李世英出現在校園里,開始了她一天的工作。整個上午,她不僅為村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們上了3節算術課,還組織了幼兒園的近200名幼兒做操、做游戲。
沒有人知道,這天是她70歲生日。
“在我的記憶中,沒有得到過母親的疼愛。剛記事的時候,母親常常把我們兄妹3個放到姥姥家和大姨家。姥姥照顧三弟的時候,三弟扒翻了鍋臺上的飯碗被燙傷了腿,由于醫治不及時,至今落下殘疾。”王世英的兒子、現年58歲的老教師胡獻立與母親在同一所學校任教,他說:“當我執起教鞭當一名教師后,才真正認識到了教育事業的偉大,也理解了母親。”
甘港村離縣城有20多公里,地處平輿縣、汝南縣和正陽縣三縣接合部,偏僻、交通不便、條件艱苦,全校在編教師僅有6人,且都年齡偏大。這對于有9個教學班、300多名學生的村小學來說,師資力量顯得十分薄弱,難以滿足教學需要。2000年辦理退休手續后的李世英毅然決定留了下來,并且是不計報酬地留下,這一干又是13年。
現年23歲、與奶奶同在一所學校任教的孫女胡鈺婧介紹說:“奶奶是我上小學一年級的老師,那時每次回家做完作業,她還要再提問一遍。奶奶對教育的癡迷已經深入骨髓。1997年,奶奶騎車摔斷了腿,就讓爺爺每天騎著電動車把她送到學校,中午吃住都在學校,到了晚上再接回去。我參加工作后,她還常常教導我當老師要有責任心,最好堅持一節課都不要拉下。”
從2012年開始,甘港村小學建起了幼兒園。李世英不僅繼續擔任著小學的教學工作,還主動承擔起了幼兒園的管理工作。在李世英老師和縣里新派來的兩名幼教老師、一名校聘老師的悉心管理和精心呵護下,全村200多名幼兒在那時快樂地成長。
該校58歲的副校長王永法說:“李老師是我的小學老師。畢業后,我有幸回到母校與她一起工作。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每逢雨雪天,李老師都會把離家遠的孩子送到家。因為擔心孩子們在上學途中掉進池塘里,她會早早起床在池塘邊等著孩子們,一直把孩子們帶到學校。記得是2009年的冬天,一天外面下著大雪,我早晨到學校后看到李老師一個人在校園里,問她咋來這么早,她說她老了,腿腳不靈便了,于是就早點來,別耽誤了孩子們上課。有一次,我到班級檢查的時候發現教室內有一個吊瓶,后來才知道是她老人家在教室里已經連續打吊針一個星期了。”
目前,甘港村不少家庭中,上至爺爺奶奶、下至孫子孫女都是李世英曾經教過或正在教的學生。
在她老人家的影響下,她的大兒子、三兒子、二兒媳和孫女都在教育教學崗位上堅守著。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甘港村人,我這輩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當老師,這讓我倍感驕傲與自豪。”李世英老師平靜地說。
一個普通人的擔當
梁靈芝
偏僻的平輿縣老王崗鄉甘港村小學有9個教學班、300多名學生,全校僅有在編教師6人,而且都年齡偏大,值得一提的是,出生于1943年、已從教50年的教師李世英退而不休,又堅持不計報酬地工作了13年。
教師是一個十分普通的職業,在那個偏遠、貧窮的小村莊,李世英年復一年地教書育人,她不僅向一代又一代人傳授了知識,而且,她全部的青春和心血以及在她影響下走上三尺講壇的兒子、兒媳和孫女,她給當地帶來的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和正能量難以用數字計算。
沒有豪言壯語,“我這輩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當老師。”李世英這樣說。
沒有豐碑,李世英本身就是豐碑,上至爺爺奶奶,下至孫子孫女,都是李世英曾經教過或正在教的學生。
一個人的價值,在于他為社會承擔了多少、奉獻了多少。一個人在平凡的崗位上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體現的是操守、是責任,奉獻的是品德、是崇高。在李世英身上,體現著一個社會人敬業奉獻、默默擔當的崇高品性。甘港村人會感謝李世英的,李世英不僅教給了他們知識,更以實際行動教了他們做人的準則。我們感謝李世英,因為她不僅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而且給了我們深深的啟迪。很多人常常感嘆自己沒有好的人生際遇,實現不了自身的價值,李世英的故事卻告訴我們,一個人選擇了什么樣的生活態度,便會有什么樣的人生結局,哪一種結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人要創造出自己的精彩,有自己活著的意義。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