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縣農田水利建設紀實
摘要: 為了大地的豐收——正陽縣農田水利建設紀實記者 閆聰穎2009年以來,正陽縣以“紅旗渠”精神杯賽為動力,積極探索富有成效的農田水利建設組織形式、管理模式和投資方式,把建好水利工程、防
為了大地的豐收
——正陽縣農田水利建設紀實
記者 閆聰穎
2009年以來,正陽縣以“紅旗渠”精神杯賽為動力,積極探索富有成效的農田水利建設組織形式、管理模式和投資方式,把建好水利工程、防災減災擺在事關全局的戰略位置,以農村飲水安全、水庫除險加固、農開、防洪除澇等為重點,大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攻堅戰,實現了糧食生產連續7年增產,4次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花生總產繼續排在全國油料生產百強縣首位,并成為全省農村飲水安全示范縣、農民用水協會先進縣。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農業要發展,水利必先行;該縣始終堅持“治水興農,以水興縣”戰略,把興修水利,消除水患作為促進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舉措擺在重要位置,及早制訂農田水利規劃和實施方案,從群眾最迫切、發展最急需的地方入手,認真抓好落實,對工程建設全面實行領導責任制,納入目標管理,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嚴格考核獎懲。縣四個班子領導分鄉包片,鄉鎮、村、組三級干部層層包任務、包工程、包質量,一級抓一級,保證了農田水利建設的順利開展。2010年,該縣多項水利重點工程質量和進度名列全市前列,連續6年落實了農村飲水安全項目退稅政策,建立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基金,確保了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健康運行。特別是除澇保秋工程、新增農資工程,在財力、人力上優先安排,全面超額完成任務,受到省、市領導好評。2009年,該縣水利建設兩次登上省委、省政府的領獎臺,再度獲得省“紅旗渠”精神杯。
創新機制,激發活力。多方籌資是搞好農田水利建設的根本保證。為足額籌集農建資金,該縣抓住國家加大水利基礎設施投資的大好機遇,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加強國家投資項目管理,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調動項目區群眾投資投勞的積極性,同時堅持改革創新,切實推進民營水利健康發展,吸納社會民營資金積極投入水利建設上來。特別是對一些具有一定贏利能力的水利工程,大膽實行拍賣改制,進一步盤活水利資產,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綜合效益。對于群眾自辦工程采取“一事一議”模式籌集資金。一是利用村民代表會、村民大會等形式,廣泛宣傳發動,炒熱群眾思想,提高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二是堅持群眾的事情群眾辦,采取“一事一議”籌資投勞。以村為單位,由群眾推薦威望和素質較高、大家信任的群眾代表組成籌資投勞議事會,負責籌資投勞款的收取和管理,并定期向群眾公示,不僅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也較好地解決了群眾籌資投勞難的問題。三是與小集鎮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結合土地整理、坑塘清淤、空心村和防洪溝治理,把水利建設貫穿于小集鎮和新農村建設之中。整合涉農資金、捆綁使用、集中連片、綜合治理,形成萬畝以上規模的溝、渠、路、橋、井五配套的糧食高產穩產方。重點工程開挖的土方,大力推行土方變現。四是充分發揮農民用水協會的作用。對已成立灌溉站農民用水協會的32個行政村優先安排項目資金,加大對農民用水協會的扶持力度,促進農民用水協會不斷發展壯大。
加大投入,用好資金。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該縣采取“國家補助、要求配套、群眾自籌、社會融資”多輪驅動的路子,建立了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水利投入體系。全縣新打機井730眼(不含2009年抗旱應急工程機井),治理排澇溝981條,長870千米,建大、小橋涵1320座,建溢流壩5座,建飲水安全工程13處,坑塘清淤改造106口。全縣新增有效灌溉面積6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3.3萬畝,新增改善除澇面積54萬畝,改造中低產田面積2.3萬畝,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6.06萬人,完成土方426萬立方米,投入工日580萬個,共完成投資1.1億元。一是加大地方財政投入。每年財政預算都把水利建設作為重點進行安排,保證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經費的投入,在確保上級要求的配套資金及時足額到位的同時,加大自辦工程投資力度。2009年,僅工業園區排水工程縣財政就投資176萬元,保證了水利建設的順利進行。二是加大各部門資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統籌安排農業綜合開發、扶貧、土地整合等涉農資金,做到渠道不亂、用途不變、打捆使用。2009年度,該縣共整合各類項目資金8600多萬元,其中整合800多萬元項目資金建設的2萬畝標準旱保田示范區,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提升了水利形象,工程規模和綜合效益實現了新突破。三是發動群眾投工投勞。重點給群眾算好投資與效益兩本賬,使他們明白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改善自身生產生活條件和生存環境的密切關系。2010年以來,全縣群眾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1000萬元以上,出工200萬個以上。四是積極爭取上級投資。2009年以來,共爭取防洪除澇奪豐收、農村飲水安全、農資補貼、土地整改、農業綜合開發、大型商品糧基地等水利建設資金8900萬元,投資效果十分明顯。防洪除澇奪豐收工程重點疏通了“卡脖子”溝段,雷寨鄉、呂河鄉、慎水鄉等8萬畝農田排澇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為奪取秋糧豐收作出了突出貢獻,得到了省、市領導和水利廳的高度評價。
加強管理,保證質量。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在工程施工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牢固樹立質量意識、特色意識和精品意識,落實工程質量壽命終身制、項目法人制、監理制和竣工合格證制度。對每項水利工程都明確專人負責,簽訂目標責任書,嚴格考核,嚴把驗收關,保證所有工程都干成精品工程。該縣農開項目多年來堅持“書記抓質量,縣長抓工程”,聘請群眾代表擔任監督員,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進行全程監督,干好干不好,群眾說了算,并在項目區設立質量特別獎,縣財政拿出25萬元對水利工程質量前3名鄉鎮、村進行獎勵,極大地促進了工程質量標準的提高。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