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里走出了“鴨大王”
摘要: [導讀]今年28歲的秦鋒偉是平輿縣十字路鄉秦盛村村民,在南方打工時他發現養鴨是一個不錯的生意。后來,他回到家鄉,以1000元錢開始了創業路。如今,他的養鴨場已發展到年出欄成品鴨5萬多只的規模。眼下,他正準
通訊員 劉先莉 訾現紅
一個年輕人此時正指揮著一群人從鴨舍里往路旁的汽車里裝運鴨子,他就是被當地人譽為“鴨大王”的秦鋒偉。秦鋒偉今年28歲,二麻村村民,那天是他的第3批櫻桃谷鴨出欄的日子。
“養一只櫻桃谷鴨可凈賺3~5元,今天走這一批共計7000只,利潤有3萬余元,拉到公司后現款結賬。”秦鋒偉擦著滿臉的汗水,笑著跟筆者算著賬,收獲的喜悅溢于言表。
趁著秦鋒偉休息時,筆者與他攀談起來,講起自己的養鴨經歷,秦鋒偉滔滔不絕。
生活中的秦鋒偉是一個有心人。早在十幾歲時,他就跟隨同村的鄰居去廣州打工。打工期間,秦鋒偉發現南方人有一個與家鄉人不同的飲食習慣,那就是他們比較喜歡吃鴨肉,各種鴨制品在當地很是暢銷。于是秦鋒偉就趁著工作之余到附近的養鴨戶做調研,觀察別人的養殖方法,初步了解養鴨行業的效益。通過對幾家養殖戶的了解,秦鋒偉心里有了底:養鴨周期短,效益高,是個值得嘗試的行業。
2008年初,秦鋒偉開始著手大范圍的養殖調研。他首先通過網絡查到目前國內比較大的養鴨基地,然后挑選其中比較典型的地區進行實地調研。他先后來到山東莘縣、浙江寧波等地調查了解市場行情,學習養殖技術及生產流程。2009年2月,他又來到信陽潢川華英集團考察,準備與之洽談合作業務,但由于地理位置較遠,不適合產品運輸,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后來,他了解到位于新蔡縣的天龍禽業是一家大型的鴨養殖場,便去那里考察了一個月的時間。經過對天龍的規模、經營模式、信譽度等方面的深入了解,秦鋒偉決定跟天龍合作。
天龍禽業提供的商品鴨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櫻桃谷。它最初源于中國鴨種,后經英國人優化繁育后又返回中國市場,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鴨,具有生長快、瘦肉率高、凈肉率高和飼料轉化率高以及抗病力強等優點。櫻桃谷鴨體型較大,每只成年鴨體重在4公斤~5公斤。由櫻桃谷鴨加工的鴨制品不僅在國內市場站穩了腳,而且遠銷美國、日本、韓國等市場,市場空間很大,就連享譽中外的中華老字號“全聚德”采用的都是櫻桃谷鴨。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櫻桃谷鴨的年需求量已經超過了1億只,市場潛力巨大。
一旦確立了目標,就勇往直前地去嘗試,秦鋒偉說干就干。2009年3月,秦鋒偉懷揣1000多元錢,在親朋鄰居的不解和疑問中開始了他對夢想的追逐。籌資難是他事業之初遇到的最大難題。但既然認定了路,再難也要走下去。秦鋒偉先從鄰居那里廉價租來了一個廢棄的養豬場,試養了1000多只櫻桃谷鴨。這一批鴨幾乎傾注了秦鋒偉全部的精力,他不斷告誡自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經過40余天的精心飼養,秦鋒偉的第一批鴨終于順利出欄了。凈算下來,共賺了7000余元。初嘗創業喜果的秦鋒偉信心倍增,他馬上著手創建自己的專業養殖場。2009年7月,秦鋒偉千方百計從親友那里籌來20余萬元現金,從山東莘縣買來專門用于鴨舍建設用的材料,并請來當地的專業建場師傅,開始了養殖基地的建設。
秦鋒偉說,他采用的是室內網上平養技術,與傳統的養殖方式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在這個鴨舍的建造上,需要請專門的師傅來建造鴨舍。走進鴨舍,筆者看到,鴨子都在離地面
2009年11月,秦鋒偉從天龍引進了第一批鴨苗,共5000只。養殖過程的艱辛自不必說,僅就資金短缺問題,對于初次創業的秦鋒偉來說,就是橫在眼前的一道難以逾越的關口。鴨飼料是養殖過程中花銷比較大的一個項目,5000只鴨一天僅飼料就得2噸,計5000余元。建場初期籌集來的資金很快就用完了,但眼前這5000只快要成熟的鴨子,就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刻也不能斷了口糧啊!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在第一批櫻桃谷鴨的養殖后期,沒有一分錢的秦鋒偉愁得夜不能寐,鴨舍旁的田地里不知灑下了他多少無奈的淚水。
看到秦鋒偉的難處,一位本家的叔叔及時伸出了援助之手,想方設法為他籌集了10萬元錢。正是這10萬元錢,解了秦鋒偉的燃眉之急,幫助他順利渡過了難關,使他重新揚起了奮進的風帆。45天過去了,秦鋒偉的第一批鴨終于出欄了,除去成本,賺了近2萬元錢。
經過半年的滾動發展,秦鋒偉的養殖場目前已發展到占地近5000平方米、年出欄成品鴨5萬余只的規模。
俗話說得好,飲水而思源。經歷了艱辛創業的秦鋒偉深深感受到一個人成功的不易,尤其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本家叔叔無私的資助及身邊親朋好友的幫助和鼓勵,使秦鋒偉倍感溫暖的同時,也促使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出個樣子,不辜負大家的信任和期望。同時,也可帶動周圍的群眾一起走上一條比較捷徑的致富路。
秦鋒偉的表弟馬英帥這樣評價秦鋒偉:為人太實誠!秦鋒偉從創業之初到現在,不知吃了多少苦頭,走了多少彎路,現在終于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對這些用血汗換來的經驗,秦鋒偉不但不保密,還積極引導、幫助周圍有養殖興趣的鄰居走上養殖的道路。這樣一來,秦鋒偉就更忙了,無論哪家養殖場有了技術疑問,他都是隨請隨到,手把手地傳授經驗技術。為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秦鋒偉常常自費不定期地去新蔡天龍禽業公司學習,聽取專業教授的實用養殖技術講座。每次學習歸來,秦鋒偉都把周邊的養殖戶召集到自己家中,管吃管喝后再傳授學到的新技術。
正是這樣一個實誠的人,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大家在心目中都把秦鋒偉當做自己養殖事業的主心骨。秦鋒偉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決心帶領大家共同走好這條致富路。經過深思熟慮后,秦鋒偉準備成立養殖合作社,把周圍的5家散養戶都吸收進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秦鋒偉已反復核算過了,幾家聯合以后,實現購銷統一,僅這兩個環節就可節省不小的費用,更重要的是,大家抱成團后,可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長期受益。
創業的路永無止境。秦鋒偉下一步的規劃是秋季在養殖場附近建一個10余畝地的蔬菜大棚,實現“養殖+種植”一條龍的發展模式。他一方面瞄準了本地冬、春季對反季節蔬菜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也解決了養鴨過程中鴨糞的處理問題。目前,他已與鄉政府簽訂了5年的使用合同。此外,建一個跟目前養殖規模配套的育雛室,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難題,秦鋒偉談到,建了育雛室后,一年可在正常出欄6~7批成品鴨的基礎上多出欄2~3批,這將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談到理想和未來,秦鋒偉躊躇滿志。他說,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只要努力去做,辦法總比困難多,有這么多熱心人的關愛和扶持,一定要把養鴨場辦好,回報鄉鄰、回報社會。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