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富民菌種扎根鄉村
摘要: □ 呂磊 馬鋒去年以來,新蔡縣黃樓鄉把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優化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推動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穩步推進,擴大規模,打造品牌,努力做大做強做優食用菌產業。目前,該鄉建成食用菌
□ 呂磊 馬鋒
去年以來,新蔡縣黃樓鄉把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優化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推動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穩步推進,擴大規模,打造品牌,努力做大做強做優食用菌產業。目前,該鄉建成食用菌生產基地3個、專業村1個,在建深加工企業1個,建成菇棚295座,栽培總面積18190平方米,占地75.47畝,居全縣第一位。
注重服務 扶持發展
在食用菌生產中,該鄉真心實意幫助菇農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提供技術、信息、市場、用工和資金等各項服務,努力實現以服務壯大規模、以服務擴大市場、以服務提升質量、以服務增加效益,幫助群眾發展食用菌生產。
搞好培訓學習。發展食用菌產業,技術是關鍵。為突破這一難點,該鄉選擇組織一批積極性高、善經營管理、信譽度好的農戶參加食用菌生產培訓班學習,使其熟悉了解食用菌生產特點、工藝要求,熟練掌握2~3種食用菌栽培技術。同時,組織技術人員把食用菌生產技術刻錄成光盤,發放到各村組,真正實現培訓內容進村入戶,全面提高菇農的種植水平。
加強技術指導。該鄉高薪聘請技術全面、經驗豐富的技術員駐村指導,以此提高菇農栽培技術水平。同時,要求鄉、村黨員干部帶頭學,凡是要菇農掌握的生產技術,干部要先掌握,真正使每一位干部都成為食用菌生產的宣傳員、服務員、指導員。
拓寬服務內容。對基地示范園統一規劃、統一協調用電用水問題,做好跟蹤服務。結合“誠信黃樓”建設,提高農戶信譽度,及時協調農村信用社解決資金缺口問題。對建棚和生產所需物料,積極出主意、想辦法、找料源,千方百計找門路、找關系、幫協調。注重收集食用菌價格、市場需求、病蟲害防治等信息,定期向種植戶發布,指導群眾種植發展。積極推廣科學選料、合理配方、徹底滅菌、科學管理、適時采收、綜合防治病蟲害等配套技術,提高成品率。引導發展運銷專業戶和加工專業戶,加強鄉、村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實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建立基地 帶動發展
該鄉結合資源分布特點和農戶種植習慣,按照區域布局、集中連片的發展思路,選擇王港、秦橋、石湖等班子團結、有栽培基礎的村,因地制宜建基地,重點培育抓發展。
“回歸工程”建基地。積極與外出務工青年聯系,大力實施“回歸工程”,促成王港食用菌生產基地建成投產,形成規模。同時,通過食用菌保鮮、脫水加工,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
干群聯合建基地。針對部分群眾怕賠本、不敢投入、觀望等待的狀況,積極探索干群聯建模式,率先在秦橋村創辦基地。實行村干部與工資掛鉤、鄉干部與年終獎金掛鉤,以獎懲調動鄉、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以鄉干部帶動村干部,以村干部帶動黨員、群眾發展。采取鄉干部幫建、村干部帶頭、部分群眾參與的模式,邊建棚邊購料,齊心協力抓好基地建設。目前,該基地共有6戶干部、3戶群眾參與投資發展,實現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發展食用菌生產的積極性。
發展“專業村”建基地。在具有食用菌栽培傳統、技術基礎好的石湖村,采取“基地+農戶”形式,發展壯大食用菌生產規模。通過基地牽頭建棚種植、制作菌種,形成示范效應,鼓勵、支持、引導廣大群眾進行庭院式栽培,不斷增加專業戶,有望在全村形成3戶群眾中有1戶從事食用菌生產局面,逐步把石湖村建成以基地為龍頭,集菌種生產、銷售和食用菌種植一體化的專業村。
勇于探索 創新發展
食用菌生產屬短、平、快項目,投入少、效益高,是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民致富的好項目。工作中,該鄉力求找準切入點,突破難點,形成亮點,為建設生態型、循環型、效益型農業大膽探索,創造性開展工作。
創新思路。注重科學化、規模化、特色化,以品種多樣化、菌種優良化、模式工廠化為方向,以培育食用菌種植示范園為目標,以王港、秦橋等村為支撐,按照“村有百棚片、鄉有千畝園”的發展思路,逐步擴大示范種植面積,壯大規模,形成特色,使示范園成為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成為帶動群眾致富基地。
創新模式。在種類上,以草腐菌為主,轉化小麥、玉米秸稈;積極發展木腐菌,充分利用樹枝、木屑等資源。在品種上,大力發展平菇、雞腿菇,加快發展雙孢菇,量力發展香菇,加快推廣木耳生產。在模式上,既鼓勵大棚栽培,也提倡庭院栽培;既鼓勵單獨栽培,也提倡菌糧、菌林間作栽培;既鼓勵單周期生產,也提倡長年生產。
創新督導。實行包村干部幫建責任制,明確職責,落實任務,每日現場督導;采取建設進度10天報告制,及時掌握各村食用菌生產進展情況,及時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組織鄉直、村組干部和技術人員,定期到各村食用菌生產一線進行觀摩,及時發現、解決食用菌生產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通過觀摩,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通過觀摩,找差距、比干勁、增加動力,促進全鄉食用菌生產又好又快發展。該鄉多策并舉,以市場為導向,利益驅動、創新發展食用菌生產的做法得到省、市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